選擇篩分設備時主要考慮哪些問題?選擇的原則是什么?
篩分設備在整個破碎生產線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合適的篩分設備不僅可以調高生產線的生產效率,還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,增加企業的收益。那么問題來了,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生產線的篩分設備呢?
設備選型的基本原則
1、施工周期
施工周期長。對于碎石用量相對集中的工程,應選用固定的聯合破碎篩分設備;對于施工周期短、碎石用量相對分散的工程,特別是公路等長期工程,適用于移動式聯合破碎篩分設備。
2、石材規格
如果石材原料比較復雜,石料大小不一,需要預篩分設備;如果生產的成品尺寸比較大,就用規格尺寸較大的篩網。
3、石材性質
石材較為堅硬,要用耐磨性比較強的篩網;石材具有腐蝕性,就要用抗腐蝕性比較強的篩網材料。
設備選型的注意事項
1、經濟指標
1)前期費用。
前期費用是指設備正常運行所需的早期投入,如相關人員的聘用和培訓、設備的包裝、校準、認證等。
2)設備總價及付款方式。
設備的價格和支付方式往往是資金緊張企業的關鍵因素,直接關系到項目的連續性。
3)安裝搬遷費用。
設備入場安裝搬遷費用,加上拆除搬遷清理費用總和。安裝費用包括基礎鋼筋混凝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和吊裝配合設備成本。
4)運營費用。
除了篩分系統的工作臺班費用、停車臺班費用和設備維護費用外,還應包括爆破生產和運行費用。
2、技術指標
1)使用可靠性。
設備使用可靠性是評價設備技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一般來說,國外要求出廠后連續使用1500-2000小時,不得發生機械故障。我國此類機械的連續使用壽命應保證在1000-1500小時內無故障。如果工作環境惡劣,可靠性更為重要。
2)制造工藝。
制造工藝是保證設備可靠性的重要前提,它反映和衡量了制造商的技術和管理水平。
3)生產率
設備生產效率是設備選擇的重要控制參數,一般可以確定與項目相適應的設備生產能力的上下限。
隨著破碎材料種類、強度、硬度、規格等因素的變化,設備的實際生產能力與理論生產能力存在一定差距。所選的實際生產能力應高于項目所需的平均生產能力,以確保生產能力有一定的過剩。
4)自控程度。
自控水平是反映設備技術水平的基本指標。機械設備的自控水平是整個制造企業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。
3、產品指標
1)石材狀況。
類型:選擇代表性石材分析巖相和化學成分,識別石灰巖、花崗巖、玄武巖等巖石中主要礦物、副礦物、次生礦物的類型和含量。
強度:一般指單軸抗壓強度,可分為特堅巖(250~160MPa)、堅巖(160~100MPa)、次堅巖(100~140MPa)和軟巖(40MPa)。
硬度:一般指莫氏硬度,表示礦物抵抗外部機械作用的能力。
含水量:一般要求≤2%,不超過5%。
含泥量:一般要求≤1%,不超過2%。
邊長尺寸:進料尺寸應符合破碎設備要求,否則耐磨件容易磨損。
進料方式:選擇哪種進料方式,如裝載機進料或自卸車直接進料等。
2)期望的成品材料。
總產量
一般以每小時破碎多少噸石材為標準。如果以年產量或月產量為標準,則需要確定每年的工作日和日常工作時間,以確定每小時的工作量,即預期的生產效率。
級配要求:一般有0~5mm、5~15mm、15~25mm、25~40mm等規格。根據工程施工需要,確定各級骨料的工程量,選擇合適的篩網類型、孔徑和篩孔形式,如鋼篩或樹脂篩、方孔或圓孔。
顆粒狀要求:確定各種規格產品允許的針狀和片狀百分比含量。
其他要求:如振動篩上是否需要用水沖洗破碎物料等。
4、安裝場地
1)場地地形選擇。
在有一定坡度的場地安裝破碎篩分設備,有利于減少土方工程量。設備選型時,注意進料口地板與設備安裝地板的自然落差高度,以及設備安裝地板的形狀和占地面積。
2)場地面積。
場地面積一般由設備安裝占地、進出口位置、進出場地運輸交通、產品儲存方式、產品規格類型和儲存量、發電機房、倉庫、生活設施、衛生間等因素確定。
5、基礎和支柱
篩分設備的支柱形式。安裝難度和基礎鋼筋和混凝土工程量也是選擇時要考慮的一個因素。活動鋼結構支撐具有施工簡單、拆裝方便、過渡快、基礎鋼筋混凝土工程量小等優點,適用于石材需求分散的長期公路工程。
6、供貨
1)貨源及供貨渠道。
設備租賃的,是指設備租賃渠道;購買的,是指設備代理商或制造商。
在選擇設備時,應根據使用環境的區域差異(如亞洲或非洲)、市場發展程度、施工中維護配件的通用性和供應渠道,充分論證不同的供應,仔細選擇。
2)供貨或到貨周期。
原則上,供貨或到貨周期越短越好。但對于選擇或訂購的設備,在不影響整個工程進度的前提下,應保證廠家有足夠的時間生產,以免趕工,影響設備制造質量。
3)運輸方式及要求。
不同的運輸方式承擔不同的成本和風險。運輸是否有特殊要求也反映了制造企業的設計水平。
4)售后服務。
這里的售后服務一般是指專業技術培訓、零部件供應能力、供應地點和價格、技術檢測和設備維護等。
7、設備維修
1)維修性
這里指的是維護的可達性。零部件的互換性和維護的防錯設計。在實施過程中,為了提高機械的利用率,往往需要現場處理機械故障,這就要求機械拆裝方便,零部件供應可靠,互換性好,特殊部件的專用工具。
2)配件供應。
本項原本屬于售后服務范疇,但由于其重要性而單獨列出。
維修配件的供應不僅是指售后服務中的零部件供應,還包括除售后服務機構外獲得維修配件的難度。
8、設備配套性
項目配套性:引進的設備和項目特點的適用性。
機組配套性:引進的設備與裝載機、自卸車等現有設備的配套程度,以及對現有設備配套的影響。
9、人機關系
操作安全:設備安全防護裝置的完善程度。
操作舒適性:機械應具備舒適的操作和駕駛條件、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空調通風設備。
相關配套人數:該指標反映了設備的可操作性和自動化程度。
10、環境要求
也就是說,環境污染程度,一般指設備安裝和運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,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,即粉塵和噪聲。